每天认真刷牙、饭后漱口…… 这些自认为正确的护牙习惯,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牙齿。护牙路上的这些 “坑”,你踩过几个?
1.饭后立即刷牙
很多人觉得饭后刷牙能及时清除食物残渣,保护牙齿。但其实,刚吃完东西,尤其是酸性食物后,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被酸性物质软化,此时立即刷牙,牙刷的摩擦会损伤牙釉质,反而不利于牙齿健康。正确的做法是,饭后先用清水漱口,半小时后再刷牙。
2.过度使用漱口水
漱口水能帮助清洁口腔、清新口气,于是有些人就频繁使用,甚至用漱口水代替刷牙。然而,过度使用漱口水,尤其是含酒精的漱口水,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,导致口腔自洁能力下降,反而容易引发口腔问题。漱口水只能作为刷牙的辅助手段,每天使用 1-2 次即可,不能替代刷牙。

3.用硬毛牙刷用力刷牙
不少人认为硬毛牙刷清洁力强,刷牙时用力越大,牙齿刷得越干净。但实际上,硬毛牙刷加上用力刷牙,会过度磨损牙釉质,导致牙齿敏感、牙龈退缩。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,如巴氏刷牙法,轻柔地清洁牙齿,才是保护牙齿的正确方式。
4.只刷牙不使用牙线
很多人觉得每天刷牙就足够了,不需要使用牙线。但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的 70% 左右,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很难通过刷牙清除。长期不清理牙缝,容易导致蛀牙、牙龈炎等问题。因此,每天刷牙后,都应该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。
5.用牙齿开瓶盖、咬硬物
有些人觉得牙齿坚固,就用牙齿开瓶盖、咬核桃等硬物。然而,牙齿虽然坚硬,但也有一定的承受限度,过度用力咬硬物,可能会导致牙齿劈裂、松动,甚至脱落。为了保护牙齿,应该避免用牙齿咬硬物,使用专门的工具来开启瓶盖、处理硬物。
护牙不是简单的行为,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。避开这些看似正确的护牙误区,养成良好的护牙习惯,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牙齿,让牙齿健康陪伴我们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