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敏感,即吃到冷热、酸甜食物时突然出现的短暂刺痛感,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。这种不适并非 “凭空出现”,而是牙齿结构或口腔环境发生变化的信号。那么为什么会感到敏感呢?
2025-07-16
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发现牙齿间的缝隙悄然变宽 —— 既影响美观,还可能引发塞牙、清洁困难等问题。其实,牙缝变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掌握科学应对方法,才能守护口腔健康。
2025-07-16
牙齿松动并非是一项单一的问题,而是多种口腔疾病提示你的信号。及时明确原因并干预,才能最大程度保留牙齿功能。那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呢?
2025-07-16
孩子换牙期出现双排牙别慌张!这是乳牙滞留的常见现象,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是关键。多吃耐嚼食物、定期口腔检查,科学护理让孩子拥有整齐健康的牙齿。
2025-07-16
用了漱口水之后,仍然需要刷牙。漱口水和刷牙的作用机制不同,两者无法相互替代,下面来听我说说这是为什么:
2025-07-16
牙齿因龋坏(蛀牙)发黑是常见的口腔问题,但是否需要拔牙需根据龋坏程度、牙根健康状况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:
2025-07-16
很多人刷牙时会发现,牙齿靠近牙龈的地方或牙缝里,有一些黄黄硬硬的东西,用指甲抠一下还能掉下来一点 —— 这就是牙结石。面对这种 “不速之客”,有人会忍不住用手抠,觉得既方便又能 “清洁牙齿”。
2025-07-16
龋齿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“蛀牙”,是口腔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。它并非突然出现,而是一个渐进性的破坏过程,主要由口腔细菌、食物中的糖分、牙齿结构及时间共同作用导致。
2025-07-15
刷牙时牙刷染红、咬苹果留下血印…… 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当作 “小烦恼”,要么换支软毛牙刷,要么觉得 “上火了,多喝点水就好”。但你知道吗?反复的牙龈出血,很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预警,背后隐藏着牙齿脱落、甚至全身健康受损的危机。
2025-07-15
根管治疗(俗称 “抽牙神经”)是拯救严重蛀牙、牙髓炎牙齿的重要手段,但很多人完成治疗后会疑惑:“牙齿已经不疼了,为什么还要花钱戴牙冠?” 实际上,戴牙冠并非 “多此一举”,而是保护患牙的关键步骤。
2025-07-15
牙齿磨损并非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,而是由不良咀嚼习惯、夜磨牙、酸性侵蚀、错误刷牙方式或牙齿结构缺陷导致的"隐形伤害"。从敏感酸痛到牙髓炎、牙齿断裂,不同阶段有对应的家庭护理和专业治疗方案,预防关键在于饮食管理、习惯监控和定期检查。
2025-07-15
牙齿表面刚开始被蛀时,可能出现发白的斑块或者轻微发黑,但还没蛀出洞,平时也没感觉。这时候不用急着补牙,可以通过好好刷牙(用含氟牙膏)、少吃甜食、定期涂氟,帮助牙齿自我修复,阻止蛀牙变严重。
2025-07-15
楔状缺损,是牙齿唇、颊侧颈部硬组织,经长期机械性摩擦、酸蚀等,出现的 “V” 形(或楔形)缺损 。常发生于前磨牙、尖牙,有时多个牙齿颈部会同时 “中招”,就像牙齿被悄悄啃掉一块。
2025-07-15
牙菌斑是威胁口腔健康的常见问题,虽然肉眼难直接察觉,却会持续损害牙齿与牙龈
2025-07-15
拔牙后2-3天突发剧痛?警惕干槽症!保护血凝块、避免感染是关键,出现异常立即就医,别让小创口拖成大问题。
2025-07-15
蛀牙是否需要做牙冠,主要看蛀牙的严重程度、剩余牙体组织的多少,以及牙齿是否经过根管治疗。简单说:多数轻度蛀牙不需要,但严重蛀牙(尤其是根管治疗后)通常需要。
2025-07-15
拔牙后留下的创口恢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表面愈合约需 1-2 周,完全骨愈合则要 1-3 个月,具体时长因人而异。
2025-07-15
补牙后总担心材料掉了、牙齿又出问题?其实,补完牙不是 “一劳永逸”,正确的维护才能延长补牙效果,保护牙齿健康。分享几个关键要点,赶紧记好~
2025-07-15
蛀牙(学名 “龋齿”)是最常见的口腔问题,却常被忽视 —— 从牙齿上的小黑点到疼得睡不着,往往是 “拖” 出来的麻烦。了解它的发展和应对,才能守住牙齿健康。
2025-07-15
智齿是人类口腔中最后萌出的牙齿,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精细化,颌骨空间常不足以容纳其正常萌出,进而形成阻生智齿。这类智齿因萌出异常,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多种潜在影响,多数情况下建议拔除。
2025-07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