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牙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方式,能有效清除牙结石、牙菌斑和外源性色素,让牙齿恢复洁净。但洗牙后若不注意护理,可能导致牙齿敏感、色素快速沉积,甚至影响牙龈健康。
2025-07-16
拔牙后,牙槽骨内会留下一个洞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很多人在拔牙后会担心这个洞会不会一直存在,会不会影响口腔健康。其实,这个“洞” 是牙槽窝,
2025-07-16
你是否注意到牙齿表面出现过白垩色的斑点?或是在喝冷饮时突然感到短暂的酸痛?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,可能是牙齿脱矿的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重要 “警示灯”,
2025-07-16
若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且口腔卫生状况佳,医生可能直接安装愈合基台,暴露于口腔内进行牙龈成型,可省略二期手术;反之,需覆盖牙龈,后续进行二期手术。
2025-07-16
洗牙通过超声波或气动力去除牙石、菌斑,建议每年1~2次预防口腔疾病,但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脏起搏器使用者等需谨慎。术后避免刺激饮食,定期维护保持健康。
2025-07-16
提到洗牙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 “没必要”“伤牙齿”,甚至有人觉得 “洗牙后牙齿变松、牙缝变大”。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,其实隐藏着对洗牙的深深误解。
2025-07-16
拔牙后24小时是黄金护理期:咬紧纱布止血、冰敷消肿,温凉软食忌吸管;24小时后轻漱避创口,一周内别碰硬食。谨记烟酒运动要暂停,剧痛腐臭快就医!
2025-07-16
"根尖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,由龋齿或外伤引发,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慢性感染甚至全身并发症。预防关键:每日刷牙、定期检查、避免咬硬物。"
2025-07-16
补牙后短暂疼痛是牙齿适应修补材料的正常现象,就像新鞋磨脚会逐渐舒适。避免冷热刺激和坚硬食物,给牙齿时间适应。若疼痛持续或加重,及时就医是关键。
2025-07-16
洗牙不会让牙齿变松或磨损牙釉质,相反,它能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,预防牙周炎。健康牙齿也需要定期洗牙,这是口腔的基础保养,而非美白手段。
2025-07-16
牙齿黑三角是相邻牙齿间的黑色间隙,影响美观且危害健康,成因包括牙龈萎缩、牙齿排列不齐等。科学护牙和避免误区是关键,如正确刷牙、定期洗牙和戒烟。
2025-07-16
牙齿掉块别慌!先判断是牙结石还是牙齿缺损,敏感或疼痛需48小时内就医。小缺损可打磨或树脂填充,伤到牙神经则需根管治疗+牙冠。日常用巴氏刷牙法,少咬硬物,每年洗牙1次防患未然。
2025-07-16
牙齿脱矿是牙釉质矿物质流失的无声警告,早期白斑虽不痛却暗藏危机。控糖、科学刷牙、定期检查,守住牙齿健康的"四大防线",别让疏忽酿成不可逆的伤害。
2025-07-16
根管治疗的就诊次数主要取决于牙齿的感染程度、炎症状态及治疗方案,通常需要 1-4 次 不等
2025-07-16
牙齿敏感,即吃到冷热、酸甜食物时突然出现的短暂刺痛感,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。这种不适并非 “凭空出现”,而是牙齿结构或口腔环境发生变化的信号。那么为什么会感到敏感呢?
2025-07-16
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发现牙齿间的缝隙悄然变宽 —— 既影响美观,还可能引发塞牙、清洁困难等问题。其实,牙缝变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掌握科学应对方法,才能守护口腔健康。
2025-07-16
牙齿松动并非是一项单一的问题,而是多种口腔疾病提示你的信号。及时明确原因并干预,才能最大程度保留牙齿功能。那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呢?
2025-07-16
孩子换牙期出现双排牙别慌张!这是乳牙滞留的常见现象,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是关键。多吃耐嚼食物、定期口腔检查,科学护理让孩子拥有整齐健康的牙齿。
2025-07-16
用了漱口水之后,仍然需要刷牙。漱口水和刷牙的作用机制不同,两者无法相互替代,下面来听我说说这是为什么:
2025-07-16
牙齿因龋坏(蛀牙)发黑是常见的口腔问题,但是否需要拔牙需根据龋坏程度、牙根健康状况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:
2025-07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