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牙齿涂氟作为预防龋齿的常见手段,被越来越多家长和患者接受。但涂氟并非 “全民适用”,以下几类人群若随意涂氟,可能损伤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。
一、3 岁以下婴幼儿:吞咽风险藏隐患
婴幼儿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全,涂氟时易误吞氟化物。
隐患:
长期微量误吞可致氟摄入过量,诱发氟斑牙(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、发黄甚至缺损 ),还会影响恒牙发育。
保护牙齿的三个小建议:
一.用指套帮孩子清洁牙齿,预防龋坏;
二.如需用含氟牙膏,严格控制用量(米粒大小 ),家长监督刷牙,防止吞咽;
三.3 岁前是否涂氟,由牙医评估吞咽能力后决定。
二、氟化物过敏者:警惕不良反应
部分人对氟化物过敏,涂氟前未排查,可能引发:
局部反应:牙龈红肿、瘙痒、黏膜灼痛;
全身反应:皮疹、呼吸急促(罕见但危险 )。
应对方案:
1.涂氟前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;
2.可选窝沟封闭、无氟防龋涂料等替代方法;
3.过敏体质者定期口腔检查,早发现龋齿。
三、口腔有急性破损 / 炎症者:勿让涂氟加重损伤
口腔处于急性溃疡、牙龈炎、疱疹性口炎发作期,涂氟会刺激破损黏膜加重疼痛、延缓愈合,甚至可能引发感染扩散。
正确步骤:先治疗炎症(如用漱口水、药物控制 );待创面愈合后,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涂氟。
四、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:代谢负担需警惕
以下疾病影响氟化物代谢,增加中毒风险:
严重肾病(如肾功能衰竭 ):肾脏排泄氟能力下降,氟易在体内蓄积;
严重心脏病、代谢疾病:身体对氟的耐受度降低。
注意事项:
就医时主动说明病情,医生调整防龋方案(如降低氟浓度、延长间隔时间 );
优先选择物理防龋(如牙线、冲牙器清洁 )。
五、已患氟斑牙者:别再 “补氟” 伤牙
氟斑牙是长期氟摄入过量的结果,牙齿釉质已受损,再涂氟会进一步破坏釉质结构,加重变色、缺损。
改善建议:
避免额外氟摄入(如改用无氟牙膏 );
咨询医生做牙齿美白、贴面修复等改善外观,同时加强日常防龋。
涂氟的核心是 “科学防护”,而非盲目跟风。无论是否适合涂氟,日常口腔清洁(正确刷牙、用牙线 )+ 定期口腔检查都是防龋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