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龋坏到只剩残根,拔还是不拔?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。盲目拔除可能失去保留机会,强行保留又可能埋下健康隐患。关键在于结合残根状态、口腔健康需求来进行科学判断。
一、先看:这颗残根还有 “用” 吗?
这些情况建议尽力保留
残根足够长且稳固(牙龈缘以上露出 2-3 毫米,X 光显示牙根无明显吸收):
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,再做 “桩核冠修复”(植入桩体 + 戴牙冠),保留天然牙根对牙槽骨的刺激,避免拔牙创伤。
为活动义齿提供支撑:
稳固的残根可作为覆盖义齿的基牙,增强假牙固位力,延缓牙槽骨萎缩,比全口无牙更舒适。
无持续炎症或疼痛:
若残根周围牙龈无红肿、咬合无不适,且根尖区骨质完好(需 X 光确认),保留后做好封闭处理,可以长期行使功能。
这些情况必须果断拔除
残根过短或劈裂(低于牙龈或劈裂至牙槽骨以下):
无法通过手术暴露或修复,残留牙根会成为细菌温床,反复引发炎症。
根尖周病变严重:
持续疼痛、牙龈脓包、X 光显示根尖阴影范围大,说明感染已侵蚀骨质,根管治疗成功率低,需拔除避免扩散。
影响后续修复计划:
若计划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,残根位置与修复方案冲突(如占据种植位点),需优先拔除为后续治疗让路。
二、强行留残根?这 3 大风险不得不防
慢性感染 “拖垮” 口腔健康
残根内腐质和细菌会持续刺激根尖组织,轻则牙龈反复肿痛、口臭,重则导致邻牙龋坏、牙槽骨吸收,甚至形成颌骨囊肿。
尖锐边缘划伤黏膜
残根断裂面若锋利,可能长期摩擦舌头或腮帮,引发创伤性溃疡,增加恶变风险(虽然概率低,但需警惕)。
延误最佳治疗时机
残根问题不会自行好转,拖延越久,感染范围越大,后续拔牙难度和修复成本也会越高。
很多人因恐惧拔牙而选择 “再等等”,但残根问题不会自愈。及时就医评估才是对口腔健康的负责—— 能保留的残根,通过现代修复技术可重获新生;必须拔除的,尽早处理能减少痛苦和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