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蛀牙并非仅因吃糖,而是细菌、食物、牙齿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糖的破坏力取决于频率和停留时间,但合理控制吃糖习惯、加强口腔清洁和定期检查,能有效降低蛀牙风险。"
吃糖和牙齿蛀牙有关系吗?
提到蛀牙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糖吃多了。但吃糖和蛀牙之间的关系,真的是吃了就会蛀牙这么简单吗?其实,蛀牙的形成是一场多因素合作的结果,而糖更像是其中的关键推手。
蛀牙到底是怎么来的?
蛀牙(医学上叫龋齿)的形成,本质是一场牙齿被腐蚀的过程,背后有 4 个核心角色:细菌、食物、牙齿本身、时间。
我们的口腔里一直住着很多细菌,它们平时无害,但一旦遇到糖,细菌会把糖分解成乳酸等酸性物质。这些酸会像凿子一样,慢慢腐蚀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。
当口腔里的酸多到让 pH 值降到 5.5 以下时,牙釉质就会开始脱矿(矿物质流失);如果这种酸性环境持续存在,牙齿来不及通过唾液中的钙、磷等矿物质再矿化修复,时间久了,牙釉质就会被蛀出小坑,慢慢发展成肉眼可见的蛀牙。
糖确实是蛀牙的帮凶,但它的破坏力和两个细节强相关
吃糖的频率:
偶尔一次吃 10 颗糖,和一天分 10 次吃 1 颗糖,后者更易蛀牙。
因为每次吃糖后,细菌分解糖产酸的过程会持续 30-60 分钟,频繁吃糖会让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攻击中,牙齿根本没时间修复。
糖在口腔的停留时间:
粘性大的糖(比如软糖、太妃糖)、需要长时间咀嚼的糖(比如硬糖),会牢牢粘在牙齿缝、窝沟里,细菌能慢慢啃,产酸时间更长;
而喝甜饮料(比如可乐、奶茶)时,糖分会长时间接触牙齿(尤其慢慢抿着喝),比直接吃一块糖的腐蚀窗口更久。
这些因素也在助攻蛀牙
即使少吃糖,也可能蛀牙;反过来,合理吃糖 + 做好防护,也能减少蛀牙风险。这是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:
口腔卫生:不及时刷牙、不用牙线,食物残渣(包括糖)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,细菌在牙菌斑里安家,产酸更方便,蛀牙风险会升高。
唾液作用:唾液能中和酸性、给牙齿补充矿物质(帮助再矿化)。如果唾液分泌少(比如口干症、长时间用嘴呼吸),牙齿的自我修复力会下降,哪怕少吃糖也易蛀牙。
氟的摄入:氟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,还能促进再矿化。用含氟牙膏,能大大降低蛀牙概率,这也是为什么医生总强调 用含氟牙膏刷牙。
不想蛀牙,吃糖和护牙可以这样做
控制吃糖频率,缩短接触时间
把每天的吃糖额度集中在 1-2次(比如饭后),别零零碎碎吃;
吃甜食时尽量快点吃完,别含在嘴里慢慢抿;
喝甜饮料用吸管(减少和牙齿接触),喝完及时漱口。
选相对友好的糖和零食
优先选木糖醇口香糖(能促进唾液分泌,且细菌很难分解木糖醇产酸)、新鲜水果(虽然含糖,但含纤维能清洁牙齿),少选软糖、酥糖、蜜饯等粘性强的零食。
认真做好口腔清洁
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(每次至少 2 分钟,记得刷到牙齿内侧和舌苔),饭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;如果吃了黏性大的糖,条件允许的话及时刷牙或用牙线清理牙缝。
定期给牙齿体检
每年至少看 1-2 次牙医,做口腔检查和洁牙(洗牙)。牙医能及时发现早期蛀牙(比如牙釉质脱矿的小斑点),通过涂氟等方式阻止恶化,比等到疼了再治更省钱、少受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