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想做牙齿矫正时,可能会发现自己有龋齿(俗称蛀牙),于是纠结:有蛀牙还能矫正吗?会不会加重牙齿问题?其实答案不是能或不能这么简单,得看龋齿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。
先搞懂:龋齿和牙齿矫正有啥关系?
龋齿是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,慢慢腐蚀牙齿硬组织(牙釉质、牙本质)的结果;而牙齿矫正则是通过托槽、钢丝等矫正器施加力量,引导牙齿移动到正确位置。
两者看似不直接相关,但矫正过程中,牙齿和矫正器周围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,清洁难度会增加。如果原本就有龋齿没处理,细菌会在矫正期间趁虚而入,可能让龋齿快速加深,甚至引发牙髓炎(牙疼)、牙齿缺损,反而影响矫正进度和效果。
有龋齿,到底能不能矫正?分 3 种情况看
1. 浅龋 / 中龋:先补牙,再矫正
如果龋齿只波及牙釉质或浅层牙本质(浅龋:牙齿表面有小黑点或小凹陷;中龋:有明显龋洞,遇冷热有点敏感),先处理龋齿再矫正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医生会用补牙材料填充龋洞,阻止龋齿继续发展。补好后,牙齿结构恢复完整,再戴矫正器就不用担心龋齿加重了。这种情况几乎不影响矫正计划。
2. 深龋:可能需要根管治疗,再矫正
如果龋齿已经接近牙髓(深龋:龋洞大,遇冷热疼痛明显,甚至有自发性疼痛),说明细菌可能已经刺激到牙髓组织。这时不能直接补牙,可能需要先做根管治疗,清除感染的牙髓,填充根管后再补牙或做牙冠保护牙齿。
等牙齿恢复稳定(一般根管治疗后 1-2 周),再开始矫正。这种情况会稍微推迟矫正时间,但只要牙齿稳固,依然可以正常矫正。
3. 龋齿严重到无法保留:拔牙后再调整矫正方案
如果龋齿已经烂到牙根,牙齿松动、无法保留,医生可能会建议先拔掉这颗坏牙。之后根据剩余牙齿的情况调整矫正方案,比如通过其他牙齿的移动关闭拔牙间隙,或结合种植等方式恢复牙齿功能。这种情况会改变原有的矫正计划,但并非完全不能矫正。
矫正期间,如何避免龋齿加重?
即使龋齿已经处理好,矫正期间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,预防新的龋齿:
每天至少刷牙 2 次:用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含氟牙膏,顺着矫正器的托槽和钢丝仔细刷,每次不少于 3 分钟;
用辅助工具清洁:牙间刷(清理托槽和牙齿之间的缝隙)、冲牙器(冲洗食物残渣)、含氟漱口水(辅助防龋);
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:这些食物会加速细菌繁殖,增加龋齿风险;
定期检查:每 3-6 个月找牙医检查一次,及时发现小龋洞并处理。
有龋齿≠不能矫正,关键在先处理:
只要提前处理好龋齿(补牙、根管治疗或拔牙),让牙齿处于健康状态,大多数人都能顺利进行牙齿矫正。反之,如果带着未处理的龋齿直接矫正,可能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,反而影响矫正效果和口腔健康。